屈家岭中药材种植,屈家岭中药材种植基地地址
名词解释: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圈足器发达,三足器较多,平底器较少,不见圜底器,器形有罐形鼎、高领罐、高圈足杯、薄胎杯、壶形器等。屈家岭文化的石器多为磨制,制作水平已相当高超,器形有斧、铲、锛、凿、镰、箭头等。
屈家岭文化是一处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文化面貌不同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也与洞庭湖以南的几何印纹陶差别较大。
屈家岭文化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而得名。距今5000年至4600年。 主要在湖北,分布地区以江汉平原为中心,西起三峡,东至武汉一带,北达河南省西南部,南抵洞庭湖区并局部深入到湘西沅水中下游。
屈家岭文化各遗址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扁平穿孔石铲和石镰,地处鄂西北山区的郧县一带,较多使用打制的凹腰或双肩石锄。有些地点也曾发现很少的磨制长方形穿孔石刀。
屈家岭文化的石器多为磨制,制作水平已相当高超,器形有斧、铲、锛、凿、镰、箭头等。从石器看,屈家岭文化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石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晚期磨光石器增加。
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1、屈家岭文化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而得名。距今5000年至4600年。 主要在湖北,分布地区以江汉平原为中心,西起三峡,东至武汉一带,北达河南省西南部,南抵洞庭湖区并局部深入到湘西沅水中下游。
2、稻作农业是屈家岭文化主要经济形式,在建筑遗迹的红烧土中发现有稻壳印痕,经鉴定为人工栽培的粳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新石器时代晚期,江汉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大体上与黄河流域齐头并进。
3、屈家岭文化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屈家岭遗址而得名。约距今5000多年至4600年。
4、屈家岭文化的石器多为磨制,制作水平已相当高超,器形有斧、铲、锛、凿、镰、箭头等。经济活动以稻作农业为主,家畜饲养及渔猎采集也是很重要的经济活动。房屋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地面起建式。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有什么历史吗
年3月“三唐”合并为唐河县,属河南省南阳行政区。唐河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存。
唐河古称唐州、泌洲,历史悠久,为中州大地上一块明珠。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公元前505年楚国设湖阳县,秦仍建置湖阳县,属南阳郡。境内现存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址。
唐河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存。城郊寨茨岗和湖阳影坑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表明,唐河一带具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互相融合的明显特征。
唐河古称唐州、泌阳,历史悠久,为中州大地上一块明珠。夏、商时代为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公元前505年楚国设湖阳县,秦仍建置湖阳县,属南阳郡。境内现存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址。
唐河县,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唐河,古称泌河,是长江流域汉水水系支流唐白河支流。上游赵河与潘河发源于伏牛山南麓河南省方城县。
屈家岭发现的文化遗址属于哪个文化类别
屈家岭文化(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上游文化)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
屈家岭文化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而得名。距今5000年至4600年。 主要在湖北,分布地区以江汉平原为中心,西起三峡,东至武汉一带,北达河南省西南部,南抵洞庭湖区并局部深入到湘西沅水中下游。
屈家岭遗址还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一种意见认为,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湖北黄冈螺蛳山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应是探索屈家岭文化渊源的线索。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荆门市京山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屈家岭村,面积60万余平方米,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距今5000年左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公认,并编入多种教科书。
本文标题:屈家岭中药材种植,屈家岭中药材种植基地地址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yz/wugong/2084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