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寒药处方大全,糖尿病中医处方大全
寒哮有哪些中药处方?
[主治]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常方]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射干9克,麻黄9克,干姜6克,细辛3克,半夏9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五味子9克,杏仁12克,白前9克,橘皮9克,大枣7枚,甘草6克。
治当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 麻黄汤。药用射干、麻黄宣肺平喘,豁痰利咽;干姜、细辛、半夏温肺蠲饮降逆:紫菀、款冬、甘 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和中。
寒哮 【治法】宣肺散寒,豁痰平喘。【处方】射干,蜜炙麻黄,桂枝,五味子,干姜,制半夏,白芍,细辛,甘草。【加减】寒痰粘稠加旋复花9(包煎),白芥子,莱菔子,苏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治疗哮喘病的中药风寒型麻黄4 桂枝4 细辛2 干姜3 白芥子5 杏仁8 淮山15 苏子五味子5 法夏8 黄芪18 白术15 山萸肉。
一: 洋金花、艾叶、生甘草各等份。灵芝、苏叶各6(克),半夏5(克),厚朴3(克)。茯苓9(克)。[制用法]水煎加冰糖服。[适应证]过敏性哮喘。上药共研细末,哮喘发作时,取适量药末。
治疗冷哮的药物除了我们原来讲过的小青龙汤之外,射干麻黄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寒湿的中药方剂
1、中医学认为,寒湿体质者可以饮用一些温热化湿、益气活血的方剂汤。如以下汤剂:秦艽猪骨汤、桂附地黄汤、桂枝茯苓丸、调和中汤、补中益气汤、加味四君子汤等等。
2、热疗祛寒是自古人们就使用的古朴、 自然 、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
3、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4、祛湿最基础的方剂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平时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可以用。另外,参苓白术也可以健脾祛湿,平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可以使用!适合吃什么食物 地瓜 地瓜又称红薯。
阴寒凝滞的中药处方是什么?
方药:加味阳和汤(中医肿瘤学)。熟地30g,肉桂3g,鹿角胶10g,麻黄5g,白芥子6g,炮姜5g,生甘草3g,威灵仙30g,补关节脂20g,透关节草15g,路路通10g,川乌2g,草乌2g。也可以配合小金丹、犀黄丸内服。
人参桂圆炖猪心 【用料】:猪心1个,鲜人参1个,桂圆50克,姜片、鸡汤、精盐、味精各适量。【制法】:将猪心剖开,除去白膜,然后用刀切成块,用水冲去血污,鲜人参稍用水浸泡去异味,桂圆剥去外皮,用水洗净。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真心痛寒凝心脉证。证候主症: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不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舌质淡黯,舌苔白腻,脉沉无力,迟缓或结代。证机概要:阴寒凝滞,心阳痹阻,心脉闭塞。治法:温补心阳,散寒通脉。
脾阳虚寒症中医处方
1、[处方]党参12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淮山药15克扁豆12克莲子肉12克生薏苡仁15克砂仁3克桔梗3克甘草6克。[方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
2、实脾饮加减 + 黄芪15克、党参10克(益气温中)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苓桂术甘汤加减 + 厚朴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克(理气温胃)施治要点:1。脾阳虚衰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
3、如果你食少便溏,可能是脾气虚引起的,应该喝点参苓粥;如果你腰膝冷痛,面浮肢肿,也可能是脾阳虚引起的,可以炖点附片汤喝,者如果吃得合适,对情的改善有很大帮助。那么,呢?下面一起看看脾虚的7款吧。
4、性温的健脾除湿汤 白扁豆+淮山+瘦肉 肾之豆是黑豆,白扁豆就是脾之谷。白扁豆生用有小毒,祛湿一定要用炒过的,炒后专除脾的湿,还不伤脾胃的阳气。
5、脾阳虚可以吃点理中丸,小建中汤(丸),参苓白术散等。像问题中的症状更建议服用理中丸,用于温中驱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即脾阳虚导致的胃疼,饮食不良,二便异常等疾病。
6、总之,中医治疗是灵活的,脾虚只能采用健脾或健脾祛湿的方法。如因肾虚所致的脾虚,应以补肾为主或脾肾双补为主。若为肝郁所致,则为疏肝解郁为主。因此,脾虚的治疗也要分两种,要结合患者的情况来看。
本文标题:中医寒药处方大全,糖尿病中医处方大全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fuzi/6717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