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平喘药功效口诀大全,止咳平喘药见效最好的中成药
中药分类记忆口诀
1、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历史新知我整理,欢迎阅读! 辛温解表药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2、本文“常用中药记忆口诀介绍”由执业药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解表药 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 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3、中药分类速记歌诀 解表药 发散风寒麻桂紫,荆防白羌藁本细;生姜辛夷苍耳子,香薷葱白淡豆鼓。
止咳平喘的中药有哪些
1、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经。功效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痰多,浮肿尿少,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内服:5-10g,煎汤,或入丸散,止咳平喘宜蜜灸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2、杏仁 [性味]苦杏仁苦温、有小毒;甜杏仁甘平、无毒。[功用](1)止咳平喘:本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用于咳喘。配贝母化痰止咳;配麻黄宣肺止喘。(2)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血少之便秘。[用法]3~10克。宜后下。
3、华山参温肺止咳 华山参为茄科植物漏斗泡囊草的干燥根,早春或初夏采收,除去芦头及细根,洗净,晒干。性味归经:甘,微苦,温,有毒,归肺,心经。
4、止咳平喘的中药有哪些 止咳平喘药味多辛苦,性有温寒之别,以止咳平喘为其主要作用,分别有宣肺,清肺,降肺,敛肺和化痰的功效。可治咳嗽气喘。
5、~10克。也可研末用醋调涂患处以散结消肿。旋复花 [性味]苦、辛、咸、温。[功用](1)化痰平喘:用于咳嗽痰多、气喘,常配半夏。(2)降气止呕:用于胃气上逆之嗳气、呕吐,常配代赭石。[用法]3~10克。须包煎。
6、(1)地龙 性味功用:性寒,味咸。清热平喘止痉。 主治用法:用于肺热咳喘,高热烦躁。用量4~8g。 (2)杏仁 性味功用:甘苦温,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用法:用于伤风咳嗽,气喘痰多,津亏便秘。用量4~6g。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白芥子、瓜蒌:均能化痰利气,治咳嗽痰多胸闷。然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 之痰,功善温肺祛痰、利气散结,治寒痰咳喘、悬饮胁痛;瓜蒌味甘性寒,功 能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善治热痰、燥痰,以及胸痹、结胸。
止咳化痰平喘药 祛消痰症化痰药,止咳平喘又一类;喘痰昏癫眩肢麻,中惊歪斜瘿不遂;麻疹初起咳勿止,清宣肺气是主意。
属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属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若用治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又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治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治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高效备考,执业药师栏目精选推荐“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考点: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常用药有前胡、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猪胆汁、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③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类,止咳平喘药
1、马兜铃 清热化痰马兜铃,止咳平喘把肠清。药性味苦主泄降,肾脏疾患不可用。【注释】马兜铃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清除大肠积热,本品药性味苦注泄降,肾脏疾患不可多用,因为本品含有马兜铃容易导致马兜铃酸肾病。
2、一种是抗炎平喘药,是通过抑制呼吸道的炎症反应,达到长期防止哮喘发作的效果,这类药物现在已经成为平喘药物中的一线药物,而且是以吸入剂为主。
3、杏仁与苏子均性温,归肺与大肠经,善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治咳喘气逆、肠燥便秘。
止咳化痰平喘方归纳——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1、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2、橘红丸:由橘红、生石膏、茯苓、陈皮、麦门冬、干地黄、炒杏仁、川贝母、栝楼、紫菀、法半夏、苏子、桔梗、款冬花、甘草等组成。
3、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痰饮咳嗽常用方;气降仍咳胸犹满,速化寒饮保安康。冷哮丸 冷哮冬花麻草辛,川乌牙皂胆南星;椒矾夏曲紫菀杏,温化寒痰效特灵。
本文标题:止咳平喘药功效口诀大全,止咳平喘药见效最好的中成药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banxia/6881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