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钩藤要后下,勾藤为什么要后下
开了7副中药,有一包钩藤是7小包平均分,7次后入是怎么弄呢
1、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时间 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
2、将中药放在器皿中,加上水没过中药即可,一般浸泡40-60分钟即可;其他:部分中药可能有特殊煎服方法,如矿物质类,需要先煎,某些药物需要后下,在药物煮开以后再加药物,针对有特殊煎法的药物,要根据医嘱进行煎制。
3、归经:归肝、心包经。钩藤与夜交藤的区别药材来源不同夜交藤是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或带叶的藤茎,而钩藤则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4、指一种煎药法。有些药物煎久宜失去功效,故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稍煎即可。如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木通、藿香、砂仁、钩藤、豆蔻、杏仁等,内含挥发油,煎煮过久,则因有效成分挥发而失效。
5、中药煎煮具体方法: 先用冷水(高出药面少许)充分浸泡20~30分钟,目的是使药物完全渗透,煎煮时便于药物有效成份溶解。煎药前,水不足时需再加水,以水高出药面3--4厘米为易。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上七味,粗捣筛。
关于钩藤
1、钩藤的词语解释是:植物名。茜草科。常绿攀援状灌木_小枝四方形。叶对生_椭圆形。通常在叶腋处生有由花序柄变成的弯钩两枚_故名。中医学上以带钩的茎枝入药_以治眩晕头痛_小儿惊风_高血压等症。
2、临床应用:钩藤可清肝热,息风止痉,且作用和缓,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钩藤既清肝火,又平肝阳,是治眩晕之常用药。钩藤有一定的疏散风热作用,可治疗风热头痛。
3、钩藤也能调理子痫,有抗惊厥的作用,孕妇使用钩藤调理,能缓解胎动不适,也能稳定情绪,但孕妇不能自行用药。服用钩藤,能保护心脏。钩藤中的植物性成分,能增强心脏的功能,让泵血的效率提高,减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4、钩藤对于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合理的应用钩藤能够随时调整血量输送到心脏等人体重要器官,确保供血的充足和及时性。能够保证人体的各大器官处于工作满电的状况。
中药煎煮时为什么对一些药材要特殊处理
1、目的在于通过增大药材比表面积,在煎煮过程中,进而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药材成分更好、更快、更多地溶出。同时,这类药材在煎煮时,还需要先煎。
2、先煎,后下,布包,烊化,冲服。先煎的依据是药材有效成分难以煎煮出来,必须先将药材煎煮20分钟,如金石类药材;或者含有有毒成分的药材,如乌头需要水解。
3、火力过强,水分蒸发得快,使 药材的煎煮时间不能保证,药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被煎出,而且容易把药煎干煎煳;火 力过弱则温度不足,不容易达到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出的目的。
4、首先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何为“后下”?哪些中药要后下?
后下的中药通常是含有挥发油较多、气味芳香、有效成分易分解以及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
后下:芳香的药,用其挥发油取效的药,应在其它药已煎煮10分钟~15分钟后,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同煎,一起煎5分钟~15分钟即可。后下的有薄荷、香薷、木香、细辛、银花、紫苏、砂仁、豆寇等气轻力薄之药。
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久煎的药物应后下。如薄荷、白豆蔻等入煎应后下,待药将煎成时再投入煎沸数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久煎则泻下力减缓,故欲泻下当后下或开水泡服。
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放其他药物。对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如附子、乌头等。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宜后下,即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青蒿、砂仁等。
..后下:有些药物煎久宜失去功效,故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稍煎即可。如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木通、藿香等,内含挥发油,煎煮过久,则因有效成分挥发而失效。
本文标题:为什么钩藤要后下,勾藤为什么要后下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bohe/5258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