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怕冷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排寒反应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其他信息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体阳不足,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虽厚衣重被,却冷、累、困、脉弱。接触哑: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或咽痛,恶寒发热,倦怠嗜睡,舌淡苔白,脉弱。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运用】 庞氏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干姜、甘草、桂枝为主方,治疗两感证31例。
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助阳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这个方剂叫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最早是用来治疗因为阳虚感冒之后,脉沉,四肢厥逆的现象。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伟哥”,这个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其实很容易解释,因为这个方是少阴方。
感冒咳嗽,痰白怕冷?平时怕冷的人感冒后医生教你这招
1、对于阳虚外感风寒的感冒,治疗上应该温阳解表,典型的代表方剂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五味姜辛汤、陈皮、半夏来温肺化饮、化痰止咳。患者服完两副药,症状明显缓解。痰明显变少,咳嗽缓解。
2、蒸蜜梨治咳嗽 把梨像检查西瓜生熟一样切开一个三角口,把梨核挖空,放入适量蜂蜜,再把三角小块盖好。开口向上放入一个碗内用锅蒸一刻钟,取出趁热服用。
3、风寒感冒所导致的咳嗽,白痰可以服用风寒感冒颗粒,在患病期间,病人要多饮用白开水,注意适当休息,饮食上尽量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或油腻食物。
附子细辛汤简介
处方 黑附子1钱,细辛1钱,白术1钱,川芎2钱5分,甘草(炙)5分,生姜5片。2 功能主治 少阴头疼,足寒气逆,脉细。3 附子细辛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前服。
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种中药汤药,在中医汤药中起阳性,可以调理阴性病症。
少阴病方剂
1、) 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2、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3、药方:炮附子30,茯苓15,党参10,白术20,白芍15 用法:此方剂用了两枚附子,量大,所以要煮特别久。煮水温服。 主治:(1)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可以去风湿。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7|但欲寐,脉微细—麻黄附子细辛汤
1、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最主要的是利小便。当心肾中间有寒湿时,里寒很盛,下焦脉很细,张仲景会用附子,附子温肾壮心阳,所以心脏力量不够、肾阳不足都靠 炮附子 。炮附子还有固表的作用,不让阳跑掉。
2、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少阴证主证:脉微细,但欲寐。 常常想睡觉,寒往里跑影响到心脏,心主血脉,故脉越来越小,脉微代表气很衰弱,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
4、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主证:脉微细,但欲寐。白天也想睡觉,随时随地都想睡觉,睡觉又睡不好,就算一天到晚睡觉,起来还是很累,脉很细小,这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
5、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概括: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药方
1、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两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最主要的是利小便。
4、第一火:将药入砂锅,生水500克,泡2小时。将砂锅置火上,武火烧开,即改文火。煎15分钟,停火。将药水篦入瓷碗中。第二火:砂锅加生水400克。将砂锅置火上,武火烧开,即改文火。煎10分钟,停火。
5、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麻黄、附子和阿莎丽。【用量】麻黄、阿莎丽各60g,附子一枚,以上三味,取清水一桶,先将麻黄煮沸,减两升,去沫,取里面所有药物,煮沸三升,去我,取一升温服,每日三次。【功效】温经解表。
本文标题:麻黄附子细辛汤怕冷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排寒反应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dihuang/6446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