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理气药大全,中医的理气行气益气是什么意思
《中药学》辅导:理气药
1、理气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气滞证或气逆证并以脾胃气滞证、肝气郁滞证、肺气壅滞证为多见,故本类药物主归脾、胃、肝、肺经;枳实、木香、薤白并能通泄大肠;沉香、乌药兼入肾经。
2、(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配伍】陈皮配半夏:陈皮辛苦温,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功能燥湿化痰。
3、第八节:理气药凡以疏理气机为主,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4、.补虚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系统的影响、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延缓衰老。
行气的中药有哪些?
1、柴胡;柴胡味苦,性偏寒凉,可以发挥出和解表里以及疏肝升阳等药物疗效。一般可以和茯苓、生姜、薄荷等中药材配伍制成逍遥散,可以缓解由于气血瘀滞出现的食少倦怠和口干咽干等不良症状。
2、陈皮 [性味]苦、辛、温。[功用](1)理气和胃: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闷胀,常配木香、砂仁。(2)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壅盛之咳嗽多痰、呕吐,常配半夏、茯苓。(3)本品常与补药配伍,取其行气助运,补而不滞。
3、木香 木香,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本品辛温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气,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理气疏肝,用于肝胆气滞引起的胁痛;健脾消滞,可调胃肠滞气。
4、薤白,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气虚胃弱者慎用。
5、中医治疗气血不畅通常会开一些行气活血的药物,常见的有香附、当归、赤芍、红花、丹参等等。这些都是具有养气活血的功效,不过生活当中一旦遇到气血不畅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进行服用药物,且不可盲目的用药。
6、紫苏的叶子,叫苏叶, 能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 紫苏的茎,叫苏梗,可以行气宽中, 治胸肺脾胃闷胀气滞。 紫苏的种子,叫苏子,可以降气化痰。
疏通理气的中药有哪些
陈皮 [性味]苦、辛、温。[功用](1)理气和胃: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闷胀,常配木香、砂仁。(2)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壅盛之咳嗽多痰、呕吐,常配半夏、茯苓。(3)本品常与补药配伍,取其行气助运,补而不滞。
柴胡:柴胡是一种气味微香,但是伴有着微苦的中药,能够有效的去痰,同时还可以去肝火。当身体内的气息运行不畅时,也可以选择服用柴胡来进行治疗。对身体的肝脏细胞有着很好的修复作用。
理气的中药主要有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化橘红、青皮、佛手等。橘皮 橘皮,又称为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2019医考《中药二》考点: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
1、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7桑枝:祛风通络,利水。80.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利水渗湿药 8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8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2、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主治①风湿痹痛,脘腹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②跌打肿痛;③风疹,湿疹,顽癣;④毒蛇咬伤。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3、辛温解表药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本文标题:行气理气药大全,中医的理气行气益气是什么意思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gualiu/7024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