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最新版
栽培中药材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药用植物生产发育及产品器官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
一是种植中药材,不仅注重产量,更注重质量。因此,中药材必须种在适宜其生长的生态环境中,要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尽量施用农家肥,少施化肥、农药。
尽量避免选用高产农田,这不仅是要降低土地成本,更主要的是这些田地的农药等污染可能较严重,不宜绿色药材的种植。 如不是种植木本药材,就不要选择坡度大的山地,国家严令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进行除林木以外的种植业。
注意掌握发展周期性种植易成功。中药材与其他农产品类似,库存量少价格就高,价格涨高又促使种植面积增加,导致产大于销,因而价格又会很快下降。根据历年经验,每个品种的价格变化约每5年一周期。
茯苓是著名的中药材,它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有哪些?
其次就是要进行深翻,将土质整细耙平,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还有要注意的就是茯苓的种植地禁止连作,因为会有大量的其他菌类会影响到茯苓的生长。
中药材茯苓栽种要得到增产,首先掌握茯苓成长发育必须的标准,在栽植中尽可能达到茯苓生长发育必须的标准。
栽培管理 查窖补种:在茯苓接种7-10天后及时检查各地段内的菌情,若未传引或引种被杂菌污染,应立即换补。在茯苓接种后1-2个月,不见基面长出菌丝,也未闻到有茯苓气味,要补种。
茯苓的几种常见栽培方法木接菌:又称快速传种,主要是大量繁殖更新的优良菌种,防止多孔菌种退化,节省种子增加产量。树木扦插和训练法树头选择:砍树后15天内可以接种。
茯苓可以用树桩、树桩和松针栽培,但树桩仍是主要的栽培方法。选择直径10-45厘米的中年松树,以3-7厘米的间隔将树皮切成3厘米宽,深入木质部0.5厘米,称为“剥皮留筋”。
黄芩的种植方法
黄芩高产技术: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沙质土中种植,种植前先深翻土壤,施入定量的有机肥,挖5-2米的地垄和深度30厘米的种植沟。
选地:栽培黄芩以排水良好,肥沃的腐殖质土壤和沙质壤土为最好,表土宜深厚膨软,下层土含有沙砾。低湿地排水,不良及黏性强而坚硬的土壤,不适宜栽种。气候宜于温暖而稍微寒冷的温带北部与中部地方,降雨量适中的地域。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充足的地块种植黄芩,整地后施入腐熟农家肥作为底肥,种子浸泡14-18小时后捞出进行催芽,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播种方式为点播,苗高13厘米时进行移栽,株距23-26厘米,种植后期加强水肥等田间管理。
犁沟宽40厘米,四周有很深的排水沟,沟深沟底平,使排水畅通。黄芩的最佳栽培方法是腐殖土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表土应深厚松软,底土应含砾石。湿地排水低,土壤贫瘠且黏硬,不适合种植。
科学种植黄芩:用种子育苗供移栽的黄芩于10月地上茎叶枯萎,翌年4月萌发返青。应于秋冬季土壤封冻前或第2年春季萌芽前移栽。
黄芩种子催芽方法:将种子放入清水浸泡6小时。准备一间温暖,避光的房屋;一个筛子,一块棉布。将泡水后的种子捞出,放入筛子,并覆盖棉布。每天淋水数次,注意观察,发现胚芽开始发育,就可以种植了。
本文标题: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最新版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yz/haozhu/2772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