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什么时间分蜂好?怎样把握分蜂时机?
养蜂什么时间分蜂好?怎样把握分蜂时机?下面赚钱药材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一、中蜂的分蜂最佳时间及习性
分蜂是中蜂群体的主要繁殖活动,通过分蜂扩大其种群数量。 长江以南地区,一般每年的春、秋季会发生自然分蜂(在有夏季蜜源的地方,夏季也会发生分蜂),而在长江以北的地区,春夏季密源期是主要的分蜂期。
根据杨冠煌、王建鼎等对中蜂分蜂习性的观察,中蜂分蜂可分为3个阶段,即分蜂前期、分蜂准备期(又称分蜂热期)、分蜂发生期。
1、分蜂前期 分蜂前期的特点是蜂群增长迅速,蜂群中出现雄蜂,并开始建造王台基。此期工蜂和蜂王在生理和行为上都开始发生变化。工蜂开始阻碍蜂王产卵,侍从蜂王的行为减少,有些工蜂驱逐蜂王到产卵圈之外,使蜂王难以产卵。在幼虫脾的下部,工蜂会筑造3~10个王台。
2、分蜂准备期 蜂王在台基内产卵,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到50%左右(表3-2)。青年工蜂怠工,边脾、子脾上沿的工蜂卵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表3- 3),蜂群采集活动减少。随着王台逐渐成熟,蜂王腹部缩小,几乎停止产卵,行动变得敏捷,蜂群准备分蜂。此时如摘除王台,工蜂还会反复造台,分蜂情绪强烈。
蜂群从造雄蜂房到出现王台,因蜂种、季节等因素, 所需时间不等。据刘炽松等在广东观察。需8-13天,杨冠煌等观察北京中蜂,从造雄蜂房到蜂王在台基中产卵,经36~50天 。
3、分蜂发生期 通常发生在新王出台前,多在王台封盖后的2~5天,个别蜂群早的可在王台封盖前2天,迟的可在王台封盖后7天。非正常情况下,分蜂会提前或推迟发生。如在人为长期采取毁台的干扰下,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卵后就可能发生分蜂:因降雨等外界环境不适合分蜂时,工蜂会将成熟王台毁系。以延迟分蜂。
分蜂多发生在晴暖天气7时至16时,以11时至15时发生最多。阴雨天气很少发生分蜂,久雨初睛分蜂发生往往比较集中,闷热天气易促使蜂群分蜂。
分蜂当日早晨。蜜蜂极少出巢采集,相当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侧和巢门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参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满了蜂蜜。由于吸饱蜂蜜的工蜂度部弯曲不便,不能使用螫针,所以分蜂时工蜂的性情都比较温驯。分蜂开始时,巢外有少数工蜂在巢前低空飞绕,随后飞绕的蜜蜂逐渐增多,巢内部蜜蜂开始跳呼呼舞,促使整个蜂群在巢内骚动起来。几分钟后,大量蜜蜂从巢门涌出,蜂王也随分蜂的工蜂出巢。参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场上空飞绕,然后选择附近树于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着物(如房沿下、木桩等)结团图3-17).当蜂王进入分蜂团后,飞绕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团上。稳定结团后。蜂团下方中央常内陷成空洞以利于通气。如果分蜂团中无王,结团的工蜂 将飞散,重新寻找有蜂王的蜂团集结,或散团飞归原巢。利用这一特性, 可在分蜂季节采取给老蜂王剪翅的措施,以防分蜂团飞远,造成蜂群损失。
蜂团常稳定于原地2~3小时,养蜂员应抓住这段时机收捕分蜂团。此时蜂团表面会出现侦察回来的工蜂,跳起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侦察蜂前去察看。当有足够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后,蜂团散开,新分群飞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团向前飞行,高度3~5米。
自然分出群到达新巢时,侦察蜂先落在新巢前举腹扇风,招引蜜蜂入巢。分出群的蜂数约为原群的50%。经检测,随老蜂王飞出的,绝大部分是卵巢被活化的工蜂。分蜂发生后,分出群的工蜂立刻失去对原群方位的记忆。即使把分出群放在同一蜂场中,自然分出群的工蜂也不会飞回原群。分出群的造脾能力很强,能很快在新居迅速造脾。进人新居后,工蜂出巢进行认巢飞翔和采集蜜粉,守卫蜂也开始在巢门前设岗。哺育蜂开始积极饲喂蜂王,蜂王卵巢重新发育,不久便大量产卵。蜂群的活动很快恢复正常。
分蜂次数与蜜蜂的群势和蜂种有关,多数蜂群只分蜂-一次。 分蜂发生后不久,原群王台中第一个处女王出台。一般情况下,出台后的处女王积极寻找并破坏王台,蜂群的分蜂即告结束。
但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热仍很强烈,工蜂就会保护王台,不让处女王接近,同时通迫处女王出巢进行再次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带很多雄蜂。因处女王体重轻,比老蜂王活跃,所以处女王分蜂团往往结团较高。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群有时会在结团前因处女王返回原果面暂时终止,参与分蜂的工蜂返集后再度逼迫处女王分蜂。
根据上述分蜂的发展过程,在蜂群的饲养管理中,可对分蜂的日期作出初步判断和预测。蜂群中出現雄蜂房是蜂群发生分蜂的前兆。蜂群中出现具卵王台。一般情况分蜂将在半月内发生;蜂群中出现封盖王台,预示分蜂将在1周内发生,如发现王台端部已呈现红黄色,则分蜂会在1~2天内或即将发生。
中蜂分蜂性强,在维持大群方面中蜂不如意蜂,通常意蜂在蜂群达3~5千克以上时才会产生分蜂热,一般只进行一次分蜂;而中蜂发生分蜂时的群势一般只有1.5~2.3千克(杨冠煌、王建鼎,1981)。 中蜂分蜂性强还表现在分蜂群数多,年初一个原群,利用蜜源及补助饲喂,一年至少可分出3~15群。有人曾经观察到饲养在一个老式蜂桶中的强群,在春季先后陆续分出8群蜂的情况。初学养蜂者可充分利用中蜂分蜂性强的特性,迅速扩场。
二、哪些原因造成蜜蜂分蜂
中蜂分蜂性的强弱还与蜂种、蜂王年龄及质量、箱体大小、季节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1.蜂种 不同地区的蜂种分蜂性不同。一般来说, 进人大流蜜期后,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蜂达到7-8框的蜂量、有子脾5~6张时,蜂群才会产生分蜂热,有的甚至达到16框蜂时,也没有发生分蜂(靳保国,2012).然而,海南中蜂、华南中蜂群势超过4-5框时就会产生分蜂热。
2.蜂王 中蜂分蜂性与蜂王年龄、 质量也有关系。新蜂王或产卵力强的蜂王能带领强群,分蜂性弱;老蜂王或产卵力弱的蜂王,因蜂王信息素少,控制、稳定蜂群的能力不强,蜂群易分蜂。有人做过试验,当用新产卵王换去蜂群中的老蜂王后,蜂群即解除分蜂热,而再用原来的老蜂王将新王换出,蜂群又会重新产生分蜂热。因此,在生产上应及时更换老、劣蜂王,使用不超过1年龄的蜂王。
3. 箱体容积 除蜂种因素外,中蜂分蜂性的强弱与使用的箱体容积大小也有关。当蜂群群势壮大时,较小的箱型,容易出现巢内拥挤、巢温偏高、空气闷热的现象;集内脾数少,既限制蜂王产卵,又会导致蜂群内哺育蜂过剩,工蜂卵小管发育,因此易发生分蜂热。据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农业技术学校邓诚云(1984) 观察,自本省购置的4群蜂,养在45厘米X32厘米X25厘米的小箱内,表现群小、爱分蜂;第二年发展的12群蜂全部换养在中蜂标准箱内,发展到8~9框蜂量时才产生分蜂热;第三年,饲养在中蜂标准箱中王龄相同的两群蜂,当群势达8框蜂时,将其中一群换养在十六框卧式箱内,至7月底发展成15框,仍无分蜂迹象,另一群仍饲养在中蜂标准箱中的蜂群,群势达9框蜂后即产生分蜂热。
河南省西峡县职业专科学校陈学刚(2004), 几十年一直使用郎氏箱饲养中蜂。经过长期摸索,当春季繁殖蜂群达4框后,采用平箱加继箱的办法来扩大箱容,并将蜂巢中部的巢框去掉下框梁,让蜂群继续往下造脾,这样可以得到8张 大巢脾、4张小巢脾,蜂群群势可达到相当于标准框15框的蜂量,蜂量可增加25%,产蜜量增加50%。如果不采取上述办法,蜂量最多只能达12框。
2014年1月,作者到海南省琼中县调研时发现,当地蜂场同时拥有两种箱型的蜂箱,七框箱和十框箱,蜂农反映,在春繁时群势基本相同(3框)的情况下,用小箱饲养的蜂群,3月到采荔枝时,可发展到5~6框,采蜜7.5千克;而在大箱中的蜂群则可繁殖7~8框,采蜜10千克。说明箱型大小对群势发展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地蜂种因受大陆引来蜂种的影响,已发生混杂)。因此,当蜂群发展到一 一定群势,迅速扩巢(如加继箱或换用大箱、卧式箱饲养),改善箱内通风散热状况和蜂王的产卵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延缓甚至解除分蜂热。
4. 季节 中蜂分蜂性的强弱,与季节也有一定关系。 分蜂通常发生在气候适宜、蜜粉源较为丰富的季节,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蜜粉源能为蜂群群势的发展和分蜂后蜂群的生存提供优越的生存条件。一般春季和春末、 夏初时分蜂性最强,此时蜂群会普遍发生分蜂热,且蜂群一旦产生分蜂热,较难以控制。如云南昆明分蜂多发生在2~4月,河南豫西地区多发生在5月上中旬,长白山中蜂多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夏末至秋季或因缺蜜,或因气温渐低,分蜂性相对较弱,经采取适当措施后,较易控制分蜂热。
5. 环境温度 苏联学者 (塔兰诺夫,1945) 通过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纱笼中工蜂卵小管发育的观察,发现蜂群中卵小管发育的工蜂数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图3-18)。低温季节工蜂卵小管很少发育,而天气炎热时则大量工蜂出 现卵小管发育的现象,这可能是因温度偏高,无需工蜂大量耗能产热、维持巢温而减少营养消耗造成的。工蜂卵小管发有也是形成分蜂热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温度与工蜂卵小管发育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长期处于环境温度较高地区的蜂种(如处于南亚热带及热带的海南中蜂、华南中蜂、滇南中蜂),分蜂性较强的原因。
本文标题:养蜂什么时间分蜂好?怎样把握分蜂时机?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yz/mifeng/713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