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中药药材有哪些功效,安胎的中药材
安胎益母丸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但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安胎益母丸可以调经促孕,5克一日两次,可以在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连服20天,三个月为一疗程。调经促孕丸,主要成分是鹿茸,淫羊藿、仙茅、续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安胎益母丸具有调经,活血,安胎的作用。用于气血两亏,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准妈妈们看过来,这些中药可安胎
1、十全大补汤也是女性安胎中药的良好选择,但是毕竟安胎中药也是由药材组合而成的,没有流产预兆的孕妇并不建议长期食用安胎中药。安胎吃什么柠檬、土豆。
2、主要药材有熟地、牡丹、当归、阿胶等。城方焦爱四物汤以四药为主,可养血安胎,又可止血止漏,故临床常用。十全大补汤能温补气血,常用于气血不足的孕妇。
3、这里介绍四味中药: 艾叶、续断;竹茹,紫苏叶。其中,艾叶续断用于治疗胎漏下血;竹茹紫苏叶则用于治疗胎动不安,它们还具有缓解妊娠呕吐的作用。
4、养血安胎法为临床最常用。主要药物有地黄、芍药、当归身、阿胶等。成方胶艾四物汤即以四药为主,既可养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故为临床所常用。十全大补汤能温补气血,孕妇气血两虚者,每多选用之。
5、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这可以使准妈妈的身体处于一种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所以进补时要注意产前宜凉补,多用苦寒药,例如黄芩就是一味具有 清热 效果的中药。
6、坐胎中药如下:鲤鱼:性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养血通乳之功,与苎麻根同用,安胎效果甚佳。
常用的中药安胎方剂有哪些?
1、十三太保方药应用 方药:酒当归5克、黑芥穗5克、川芎5克、艾叶6克、炒枳壳3克、炙黄芪5克、酒莬丝6克、姜厚朴5克、羌活5克、去心川贝3克、酒白芍6克、生甘草2克、老生姜3片组成。
2、胶苗胎元饮胎元饮由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黄、白术、陈皮、炙甘草组成,再加黄芪、阿胶,具有补气益血、固肾安胎之功效,治妇女气血虚弱所致胎动不安、胎漏等。
3、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4、泰山磐石散 功能是补气健脾、养血安胎,由八珍汤去茯苓加黄芪、续断、黄苓、砂仁、糯米等药组成,主治气血两虚,倦怠少食,治疗先兆流产,也可用于习惯性流产。
5、抗胎中药包括固肾安胎、益气养血、养血抗胎、清热凉血、滋阴清热抗胎。其中,最常用的是古神安泰。代表方为寿台丸。桑葚、续续、阿胶等,也常用于补气、养血、抗胎。
6、安胎益母丸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方中药物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按时服用效果更佳。安胎益母丸具有调经,活血,安胎的作用。用于气血两亏,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哪些中药有利于安胎?
1、加味圣愈汤本方由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固肾安胎之功效,治妇人因外伤引起的胎漏、胎动不安。
2、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
3、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
4、安胎中药 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5、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6、这两味中药都可以 清热解毒,安胎止血。 黄芩还具备燥湿泻火的功效,而苎麻根兼有利尿的作用。这两味药性质寒凉,需要注意辨证使用并控制用量。
本文标题:安胎中药药材有哪些功效,安胎的中药材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yz/qiuyini/18785.html
相关文章: